肉鴨和蛋鴨品種一枝獨秀:我國的肉鴨和蛋鴨品種資源豐富,生產性能一枝獨秀。例如,我國北京鴨馳名中外,對世界大型肉鴨品種的培育和世界肉鴨業發展貢獻巨大。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以原始北京鴨為素材經過20多年選育形成了Z型北京鴨配套系,42日齡體重達到3226克以上,瘦肉率21%,料重比2.2~2.3:1。母系種鴨70周齡的產蛋量達到220個以上。Z型北京鴨配套系于2005年12月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。
我國北京鴨1873年輸入美國,1874年經美國傳入英國,1888年輸入日本,1925年引入前蘇聯,至今已遍布全世界,已成為世界各國肉鴨生產的當家品種,約占世界大體型肉鴨生產量的94%。國外對北京鴨經過多年選育,形成了各國的北京鴨品種或配套系。在眾多的外國北京鴨品種(系)中,英國櫻桃谷農場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(中國人稱櫻桃谷鴨)、法國克里莫公司培育的北京鴨配套系(中國人稱奧白星鴨)和我國研究選育的北京鴨配套系的生產性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。但是,我國選育的北京鴨配套系保留了原始北京鴨肉質優良、細嫩的特點。表現為肌間脂肪含量高,42日齡公鴨肌間脂肪含量達到6.02%,母鴨達到5.08%,并且肌間脂肪均勻分布在肌纖維之間。而國外公司(如櫻桃谷農場)選育的北京鴨配套系的肌間脂肪不均勻分布在肌束之間,含量低,42日齡公鴨的肌間脂肪平均值為4.31%,母鴨平均值3.93%。
我國的蛋用型鴨有紹興鴨、金定鴨、莆田黑鴨、攸縣麻鴨、連城白鴨、三穗鴨、荊江麻鴨、山麻鴨、微山麻鴨、縉云麻鴨等,500日齡的產蛋量在250~330個,料蛋比2.6~2.9:1,特別是紹興鴨和金定鴨的產蛋性能特別突出。目前我國蛋鴨品種的生產性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。我國的兼用型鴨品種有高郵鴨、大余鴨、建昌鴨、巢湖鴨等,70~90日齡體重在1.5~2.0千克之間,料重比2.8~3.2:1,500日齡產蛋量190個左右,是選育小體型優質肉鴨品種的良好素材。 番鴨和半番鴨(騾鴨)具有胸肉率高、皮脂率低、肉質細嫩的特點。近年來我國的生產量迅速增長,2004年的出欄量達到2.5億只左右,主要生產區分布于福建、臺灣、廣東和浙江等省區。福建省2004年番鴨和半番鴨的出欄量已經達到8000多萬只。
肉鴨和蛋鴨產業發展已經具備了較好的人才和技術條件:國內有30多所農業大學、100多所農業技術學院和農校,每年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畜牧獸醫專業人才,為養鴨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。從事鴨業生產的企業應不斷從有關學校、科研單位引進專業人才,以更新觀念,提高養鴨業的技術水平,促進產業發展。
我國的水禽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體系正在迅速形成,水禽遺傳育種、營養與飼料、疫病控制、產品加工研究和技術落后已經引起相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。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和北京金星鴨業中心(原北京市農場局)在北京鴨育種方面已經合作了20多年。中國農科院畜牧所已經選育出6個具有不同特點的北京鴨品系。其中有2個父本品系、2個母本父系和2個母本母系。父本品系肉鴨6周齡體重達到3.30千克,料肉比為2.20-2.30:1,胸肉率11.0%。母本母系肉鴨500日齡的產蛋量均達到220枚以上。每年向國內提供父母代肉鴨15萬只。北京金星鴨業中心現存欄成年種鴨約18000只,分為8個不同的品系,種鴨和商品代肉鴨的生產水平達到了上述指標,每年向國內提供父母代種鴨40萬只。 (轉自《中國畜牧信息網》)
|